大腦處理事情的一種邏輯,也稱邏輯層次/身分層次/理解層次
主要分為環境、行為、能力技術、信念價值觀、身分認同、精神等六個層次六個層次是相互影響的,較高的層次會決定較低的層次
由於每個人的天資不同,價值觀,所學所經驗的不同,處境不同
所以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法,不同身分的人會有不同的行為
邏輯理解層次在開平常被運用在個人反思、親子互動、師生對話等各種關係之處理上
透過理解現象癥結是在哪一個層次
只要問對方或自己一些「好」的問題
引發到較高層次的資源,就可輕易解決難題,找到解決方法!
當一個人覺得有困難時,我們若能找出困難屬於哪一個層次
便能更快、更有效地幫他找出解決辦法
例:孩子考試成績不好
<環境> 老師說:這不是他的錯,最近教室噪音很多(對孩子的影響力最小)
<行爲> 老師說:他這次沒有溫習課本 (把責任交給孩子)
<能力> 老師說:他沒學過英文拼音法!(不只是這次的問題)
<價值> 老師說:教試不大重要,重要的是他對學習沒有興趣(範圍更大,涉及孩子價值觀)
<身份> 老師說:他不適合學習,他太蠢了(指向孩子的本質:是一個怎樣的人)
一般只牽涉到個人方面,只會用到較低的五層次
環境層次(Environment)/ 所處的環境、人等外界條件--何時?在哪裡?與誰在一起?
行為 (Behaviour)/ 我們的行為--做了什麼?沒做什麼?
能力、技術(Capability)/ 能力所及、能應用的知識、技巧 如何做--能不能做?可以做什麼?有什麼選擇?
信念、價值觀 (Belief)/ 我所相信或影響我的信念--為什麼?相信什麼?什麼是重要的?為何做、有何意義?
身份認同 (Identity)/ 我們最基礎的核心價值與使命--我是誰,是什麼樣的人?
精神(Spiritual)/ 靈性層次--為了誰做?人生有什麼意義?
~來自NLP University 的創辦人Robert Dilts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